已满18点从此进入甸伊网页_嫩叶草2023新地扯一二未_成品免费网站wm.入口尿尿大全

校长周语

不必过多责怪他人

时间:2021-05-03     阅读:0

兴航周语/第十篇 

( 5 月 2 日、星期一)

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在有事或遇到问题时,往往喜欢去责怪他人,甚至命运不济也会责怪别人所致,从不认真找自身问题。久而久之,过多地责怪他人成了一种毛病。其实真是别人的问题也不能只是责怪,应指明出错的原由好让他知错改过,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于他人,一味地责怪别人,只能让别人觉得你在推卸责任,不利于问题的解决;过多地责怪他人会只会把问题复杂化。


责怪他人,某种程度上就是否认了他人的智慧、价值和尊严。我们每个人,都有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,这就是自尊心。当别人“直言不讳”地当面指责我们时,自尊心这种本能反应就会起作用,它会调动全身的感官来抗拒、反击这种指责。所以,一个人面对责怪的反应,通常是面红耳赤脖子粗、气急败坏地争辩,竭力捍卫自己的观点。所以责怪他人往往并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,反而会让我们和他人陷入到互相责怪的漩涡之中。


心理医生都知道,一旦病人认为自己遭遇到的困难是外因引起的,治疗往往无效。最紧要的一个步骤,就是使病人相信他得为自己的困境负起责任。但是在生活中,人们选择的往往是完全相反的道路:一个人选择责怪他人,就是要求他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。当他过多责怪别人时,也就有失包容、体谅和有效地去化解难题的可行性。让可能的协作共同体面临着解除,本可以同心协力对外,有可能变成内部矛盾,使问题难上加难。


责怪他人意味着一个人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不够好,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。不责怪,不仅体现修养,也是一种智慧。对于同一件事,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,这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,即价值观的不同。如果我们有遇到问题就选择责怪他人的倾向,往往会导致双输双不利的局面。争论、争吵、责怪永远解决不了问题,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习惯,将目光集中到问题上,让理解、尊重和沟通成为处理问题的主旋律,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。


王阳明《传习录》中曾有记载:有一位朋友常常因为生气而责怪他人,王阳明便告诫他说:“学习应反身自问。如果光责备别人,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,而看不到自己的错。如果能反身自问,才能看到自己也有许多不足之处,哪里还有时间去责怪别人呢?”这位朋友听后深感惭愧,痛改前非。可见,王阳明虽然没学过现代心理学,但也洞悉了人性的弱点,深知一味地责怪他人绝非良策。


正所谓:“但责己,不责人,此远怨之道也。”懂得自省、自责,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人,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。当我们批评他人时,先问问自己:“我做得怎么样?是不是应该完全怪罪他人?”这样也许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。为人处事,遇到问题,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少去责怪他人。很多时候,有些问题看似是别人造成的,其实原因在自己。闲暇时不妨多思己过,多察自身。俗话说:“自省拭心心自明。”这也是古人常说的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。当我们不断地反省自我、检视自我的时候,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愈加清明!


我们会发现,层次高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共情能力: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,从不在为难人的事上浪费时间。反之,层次低的人习惯的做法则是胡搅蛮缠、得理不饶人、无理狡三分,总之就是不给对方留一点情面,不给自己留一丝退路。事实证明,凡事斤斤计较、得理不饶人的人最终往往会吃大亏,而宽容大度,懂得理解、尊重和沟通的人才能笑到最后。


人之一生,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。细细想来,是别人的错,何必拿来惩罚自己;若是自己的错,何必要去过多责怪他人?当一个人能够真正想明白这些时,就不会轻易地责怪他人,更不会过多地指责别人。愿每个人都能成为高素养的人,放下斤斤计较、耿耿于怀、求全责备,多注重提升自我,多在精神领域下功夫,让自己的生命出彩,去成就一番宏图伟业,开辟出一片大好江山。


苍溪县| 泰州市| 常宁市| 巴彦淖尔市| 石棉县| 应用必备| 河北省| 南皮县| 沙河市| 定西市|